随着旅游法的实施,十一黄金周后旅行社的参团游报价上涨,导致参团游客量骤减,而且随着年底来临,传统的淡季也即将到来,有业内人士对旅行社的发展前景持悲观态度,甚至有人在观望中做着转行的打算,真的是淡季危机来临了吗?危机中难道没有机遇吗?笔者有以下几个建议:
1. 参团游客骤减只是暂时现象,终会理性回归
旅游法的实施,影响最大的是散拼市场,部分旅行社的参团量甚至减少了一半,笔者认为这只是暂时现象,原因在于部分游客习惯于不合理的“低价团费+高价购物”的旅游模式,当价格回归到一个合理理性的价位时,这种价格对比导致很多游客有了一定的心理落差,他们也在观望,也是想看看旅行社到底还能撑多久,还会不会打恶性价格战。然而,旅游是人的一种刚性需求,随着时间的推迟,当游客习惯于这种合理价位时,有出游需求还是会去报名,而且因为价格升高后服务品质肯定会不一样,这种理由也会得到一些高消费能力游客的理解与支持。
2. 整合资源,打造优势联盟
淡季危机对于一些走低价路线、没有稳定客源、品牌知名度较低的旅行社来说,在激烈的竞争中或被淘汰出局,所以尽快整合资源打造优势联盟才是生存之道,形成资源优势,可以通过整合旅游资源,提升旅游服务品质,规范经营行为,同时可以有力度在重要客源地和景区的资源上有更大发言权。
据笔者所知,甚至有不少购物店也组织起强势联盟,希望通过整合自身资源,为市场提供更规范、优质的服务,毕竟购物是旅行中不可或缺的六要素之一,旅游法规定的“旅行社禁止安排购物和自费项目”并非是禁止游客购物,旅行社可通过合理安排行程,在符合不欺骗游客、无非法获利、并获得游客许可等情况下,安排购物和自费项目。
3. 不拼价格,拼什么
过去,价格战是最简单最有效的竞争手段,但正是这种粗放式的竞争手段将整个行业拉入了零负团费的漩涡。旅游法实施后,旅行社不能拼低价了,还能拼什么?建议各家旅行社就将个性化服务、路线重组突出特色成比拼的焦点。毕竟旅行社最熟悉当地旅游资源,能最贴心的提供专业化的服务,将是旅行社吸引游客新的手段。根据游客不同的经济水平、需求变化,旅行社作为专业人士,如何来带领旅行这样一项精神消费,提供更专业的服务?这是旅行社将要考虑的问题。
在营销推广方面,要加强差异化竞争,让自己的旅游产品从一堆相似的产品中脱颖而出,特别是要逐步建立完善的营销渠道。在电子商务逐渐普及的环境下,要在文字/图片/视频/互动等方面下足功夫,加强线下营销渠道与线上渠道之间互动的同时,还可以在营销渠道上挖掘微博、微信等新媒体的营销潜力,以满足现代游客散客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。
4. 主动求变革
a) 主动开发新产品,在维持往走马观花式的团队游同时,开辟例如价格略涨的“深度游”,也许对游客而言更物超所值。
b) 细分客源市场,针对不同的游客人群深度分析,在细分市场中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。
c) 人员的培训及储备,中小旅行社要抓住旅游淡季难得的闲暇时间培训员工,进行业务交流,以备明年旅游旺季时的实际需要。旅行社服务人员平时难有凑齐的时候,淡季相对平时时间充裕些,要抓住这个时机,集中培训,修炼“内功”。
d) 网络营销对接新客源,这个话题笔者写过很多文章,不在这里赘述。
大家都赚钱时,你公司赢利不稀奇,但当冬季来临时,能生存下来的才是好公司,淡季危机,也是一种自然淘汰的必由之路,旅游是老百姓的刚性需求,只有淡季的思想,没有淡季的市场。只要思想不滑坡、办法总比困难多。
评论
暂无评论
全部回复
旅行社需在淡季危机中寻找机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