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复星旅游文化集团(以下简称“复星旅文”)董事会宣布,拟通过股份回购提案实现私有化并退市。
笔者认为,这一事件,不仅是企业自身战略调整的信号,更是文旅产业发展模式转变的风向标。
复星旅文的发展历程,是海航、万达(文旅)的进阶版,但底层逻辑变化不大
复星旅文自2018年从复星国际拆分上市以来,仅六年时间便宣布私有化退市。这一决策背后,是企业价值被市场低估、交易流动性低的现实考量。
复星旅文的退市,让我们不得不反思这些年在文旅产业普遍存在的开发商思维。
所谓开发商思维,是指类似于地产开发的商业逻辑,大额投资+资金快速回笼,上行周期疯狂扫货“买买买”,大鱼吃小鱼,快鱼吃慢鱼,扩张收购以实现上下游通吃;下行周期顶不住现金流压力(高负债率、高杠杆,导致成本高企,现金流过分依赖于短期的高收益),便开启“卖卖卖”甚至低价大甩货模式……
2015-2019年,是复星旅文的高光时刻。
彼时,复星旅文先后收购Thomas Cook集团5%的股份,(以Club Med为核心推动业务重组)销售平台及服务提供商Thomas Cook品牌,酒店品牌Casa Cook和Cook’s Club等等,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文旅生态闭环。
然而,疫情的冲击和市场低迷打破了这一假设,导致其业绩承压,近几年处于亏损状态以及股价表现不佳。
财报显示,复星旅文自2020年出现亏损,直到2023年开始扭亏为盈。这期间,复星旅文抛出多项资产,以便回笼资金,缓解压力。
对比海航以及万达文旅的发展轨迹,发现复星旅文与它们有不少类似之处:
一是快速扩张与多元化发展。
复星旅文:通过收购Club Med等品牌,复星旅文迅速扩展其全球业务,构建了一个综合性的旅游休闲度假集团。
海航集团:从单一的航空业务起家,通过大规模并购,发展成为涉及酒店、旅游、地产、金融服务等多个行业的跨国企业。
万达文旅:通过开发万达文旅城等项目,万达集团也实现了从地产到文旅的多元化发展。
二是资本运作与上市历程。
复星旅文:2018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,于近期宣布私有化退市。
海航集团:通过资本市场进行了一系列资本运作,包括并购和资产重组,最终因债务危机申请破产重整。
万达文旅:万达集团在资本市场上也有过多次资本运作,包括万达商业的上市和退市。
三是高负债率与高杠杆。
三家公司都曾出现过负债率高达70%左右甚至以上的情形。
如果说海航是文旅的1.0版,那么复星旅文应该算是1.5版,它曾经着力于整合各业务单元,曾经在休闲亲子酒店以及水乐园运营方面有所建树,也曾希望在轻资产方面寻求突破,但截至目前整体效果不理想。
这次退市,反映了文旅产业发展模式需要发生深刻变化,需要从开发商思维中跳出来。
开发商思维,已经不适合今天的文旅
在文旅产业的发展历程中,开发商思维曾一度占据主导地位。
这种思维模式以地产开发为蓝本,追求大额投资与快速的资金回笼,依赖人口红利和政策红利,通过资金的高周转率来维持企业的现金流。
然而,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新质生产力的兴起,这种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文旅产业。
首先,文旅产业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。随着全球旅游业面临的消费需求不确定性增加、企业运营成本上升、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等多重挑战,文旅产业需要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运营效率,而非单纯的规模扩张和资金周转。
其次,新质生产力的兴起,特别是科技的赋能,为文旅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。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的应用,不仅丰富了旅游场景体验,还推动了文旅产业的业态创新和产品升级。
这种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生产力,要求文旅产业从重建设转入重运营管理阶段,运营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。
再者,文旅产业的发展趋势表明,投资将发生结构性调整与变化,从传统的文旅项目向智慧文旅与数字文旅项目倾斜,从新建项目为主向“存量改造与存量盘活”项目转变。
这要求文旅企业必须具备精细化、数字化、品质化的运营管理能力,而非仅仅依赖于开发商思维下的规模扩张。
最后,跨界融合与产业联动,也为文旅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。
这些新的发展趋势要求文旅企业必须具备更加开放和创新的思维,以适应全球化的市场环境和多元化的市场需求。
综上所述,开发商思维已经不再适合今天的文旅产业。文旅产业需要拥抱新质生产力,通过科技创新、精细化运营、跨界融合和国际化发展,来实现高质量发展。这不仅是对文旅企业提出的新要求,也是文旅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。
结语
复星旅文的退市,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终章,更是新纪元的序曲。它标志着文旅产业正从粗放型增长转向精细化运营的新征程。
我们相信,文旅产业必将绽放新光彩,引领我们进入一个更加多元、智能、可持续的旅游新时代。
评论
暂无评论
全部回复
复星旅文退市:文旅“开发商思维”已成明日黄花